“媽祖信俗”起源于莆田市湄洲島,但其傳播和影響是世界性的。莆田是對外移民的原鄉。在潮汕民居門樓額匾上仍可見到“莆田舊家”“莆陽世系”等莆田印記。海南省可考的入瓊始祖有90多個,數量以來自莆田的為最多。而莆田崇尚美德、堅守家鄉傳統的文化氛圍,…
南山廣化寺坐落在莆田城西南鳳凰山麓,規整莊嚴、氣勢恢宏,系全國重點寺院、福建十佳風景區之一,在福建四大禪林中歷史最為悠久、規模最大,迄今有1400多年的歷史。 常說“未有興化,先有廣化”。西晉永嘉年間,鄭昭經過莆田,羨慕南…
南宋開禧元年(1205年),詩人辛棄疾寫道:“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蔽栝扛枧_,上演的是戲曲,演繹的是歷史。那是中國戲曲成形的年代,優雅的絲竹之聲、鏗鏘的鑼鼓之音,講述著一個個忠臣良將、才子佳人的傳說。那些顧盼的姿態,那些鮮嫩的面容…
莆仙方言,又稱“興化話”。宋興化軍、元興化路、明清興化府以及現今莆田市,均以莆仙方言的通行范圍劃定行政邊界。莆仙方言為閩方言五個次方言之一,它以“莆田話”為代表。 莆仙方言是由古代中原漢語分化出來的,其形成過程與歷代人口遷…
西天尾鎮北部層巒疊嶂,聞名天下的南少林寺就藏在群山之中。南少林寺原名“林泉院”。據考證,林泉院至遲在唐代即已存在。其習武之風,緣起于唐初,它的經磨歷劫,也與武風有關。 傳說,李世民登基后,起兵反唐的輔公祏的部將路得才聚眾沿…
媽祖信俗是以崇奉和頌揚媽祖的“立德、行善、大愛”精神為核心,以媽祖宮廟為主要活動場所,以廟會、習俗和傳說等為表現形式的中國傳統民俗文化。它由祭祀儀式、民間習俗和故事傳說三大系列組成。 媽祖精神 媽祖聰明靈慧、慈悲善良、…
媽祖,是以中國東南沿海為中心、包括東亞、東南亞等地區信仰的海神,是歷代船工、海員、旅客、商人和漁民共同信奉的神祇。莆田市湄洲島是媽祖故里和媽祖文化的發源地。2009年9月30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第四次會議審議決…
莆仙民間的歲時節慶民俗,帶有明顯的地方特色。相對獨立的地理環境,久遠滄桑的歷史人文,以及大量北方漢族的南遷聚居,這些原因導致中原士人文化與古閩越族習俗在莆田交匯、融合,形成了多彩的節慶民俗文化。莆仙傳統習俗中最特別之處,是農歷正月初二“探亡…
作為八閩古府之一,在人類視海洋為屏障的歷史時期,莆田身居閩中逼仄的一角,地遠天偏,呈半封閉狀。這樣的地方,往往是歷史的藏身之處。莆田在夏商時屬揚州,戰國后期屬閩越國。兩晉時代,強悍的北方民族侵擾中原,一些“衣冠士族”舉家南遷,輾轉來到這片蒲…
莆田地面文物數量眾多、種類齊全,從不同側面反映了莆田的政治、經濟、文化和民風民俗等社會生活狀況。由于良好的歷史傳承,大量古橋、古塔保存至今,它們的記憶我們仍能解讀,它們內在的人文氣息我們仍能感受得到。 今天,在縱橫交錯的溪…
掃一掃關注
中國國家人文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