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蜀之道雖于春秋戰國時已通,但因當時各種條件所限,這條初開之路在鋪筑時并未特別講究。應該只是順山勢、河谷的自然環境,稍加修整而已。這條道真正成為可通行旅的官府之道,要到蜀漢諸葛亮相蜀之后,最典型的事件就是擴展古金牛道,立劍門關的同時鋪劍閣道…
宋代時,廣元稱“利州”。利州紹興監,是南宋政府于宋高宗紹興十五年(1145年)在利州設立的專門鑄造鐵錢的機構。利州紹興監下轄多處鑄造錢幣的工場、作坊,曾達到年鑄鐵錢30萬貫的規模,是當時四川主要的鐵錢生產地之一。 南宋王朝…
距今約2400年前,葭萌為古蜀國苴侯的封地,稱“苴侯國”,開明王朝曾在此筑都邑土費城。秦滅蜀后,又在此置葭萌縣。被蜀、秦兩個王朝都納入國之重地的葭萌,到三國時更是蜀漢王朝開創基業的重鎮。 蜀漢搖籃 東漢末年,皇帝腐敗,…
廣元市朝天區朝天鎮兩側的大峽谷,是一道自然奇觀。它峽壁陡峭,山峰對峙,直插云霄,在石灰巖山體的絕壁上可見多處被流水溶解而形成的溶洞或孔眼。斧劈刀削般的峭壁底部,便是湍急奔騰的嘉陵江水。這條長4000米,寬約100米的大峽谷就是明月峽。先民是…
白花石刻,是廣元特有的民間工藝產品。工匠們在一種赤白相間的“白花石”上,巧妙地利用石材的自然紋理和色彩勾畫設計,運用圓雕、浮雕、透雕、鏤空雕、線刻等各種技法,雕造出姿態各異、形象生動、栩栩如生的精美石刻藝術品。2008年6月,“白花石刻”被…
綿綿青山,涓涓潛溪,孕育了廣元這片神奇的土地,滋潤了這方川北的靈山秀水。從中子山走向廣元壩,從潛溪河到嘉陵江,經過7000年的沉淀和醞釀,我們的祖先譜寫了古蜀文明的宣言,展開了廣元光輝歷史的開卷篇…… 劍門關古棧道,古之大小劍山三…
金牛道線路的變遷 蜀道在先秦至南北朝時期,因“石牛糞金”的傳說稱“石牛道”;唐宋時期,因唐初建置了“金??h”,石牛道更名為“金牛道”,又因沿嘉陵江而下至利州,又稱“嘉陵云?!?;南宋后期,蒙軍與宋軍爭奪蜀門,劍門關道路毀于戰…
“蜀道明珠”覺苑寺,位于四川省劍閣縣西南的武連鎮西端,距縣城89千米。寺院坐北向南,背靠武侯坡,面臨小西河,著名的劍門古蜀道從寺廟東側穿過。寺之建筑全為木質結構,營造依法,櫛次遞進,主要建筑均置于中軸線上。前為藏經樓,中為大雄寶殿,后為觀音…
劍門關被稱作“兩川咽喉,蜀北屏障”,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在眾多戰事中,三國蜀漢大將軍姜維和魏征西將軍鐘會在此的對壘,可算最典型的戰例。前后長達3個月的對抗,蜀軍據險而守,魏軍久攻無果的事實,強有力地證明了劍門關的存亡與蜀土安危的密切關系?!?/a>
劍門、劍門關位于劍閣古城普安鎮北30千米的大劍山。大劍山峰巒起伏,倚天如劍,峭壁連綿,橫亙似城,山之中斷處,兩崖對峙,其勢如門,故名“劍門”。自三國蜀相諸葛亮在此立關設尉后,這里才被稱為“劍門關”。因其“壁立千仞,窮地之險,極地之峻”“陰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