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人的屋舍是逐漸演變的。建站初期,站人來到這里,一片荒原,沒有多少樹木,要解決住房問題,只有先挖“地窨子”。地窨子就是選一處不受水汽的崗坡,深深地挖一個方形大坑,里面搭上炕和鍋臺,再覆以茅草棚并蓋上土,茅草棚略高出地面,人在地窨子里只能貓腰…
“楊小班鼓吹樂棚”于2008年被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它是以家族傳承方式延續至今的民間禮俗樂隊。1904年,樂棚創始人楊殿甲在吉林省扶余縣創立了自己的鼓樂班子。為了避免和師傅爭奪生意,他帶領自己的鼓樂班北渡松花江,來到肇源…
“蒙古族四胡音樂”于2008年被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主要分布在大慶市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肇源縣及內蒙古自治區的東部。蒙古族四胡音樂是蒙古族音樂文化的主要代表,蒙古族四胡也是蒙古族文化藝術發展史上具有民族標志性的樂器之一…
“蒙古族那達慕大會”于2007年被列入《黑龍江省第一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澳沁_慕”是蒙語的音譯,意為“娛樂游戲”。那達慕大會是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蒙古族的傳統體育盛會,也是所有蒙古族人盛大的傳統節日。那達慕的歷史由來已久,就蒙古族而…
林甸的蘆葦畫工藝于2016年被列入《黑龍江省第四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林甸蘆葦畫吸收了國畫、版畫、剪紙等多種藝術表現手法,意蘊豐富,渾然天成,極具藝術價值和收藏價值。蘆葦畫工藝以家族傳承為主,工藝繁雜,主要分為蘆葦的晾曬、篩選、熨燙、…
由于站人最初過著較為封閉的生活,受驛律的約束,站人只能在內部進行婚配。且由于對等、對輩的傳統觀念的要求,本站之內不能通婚,只能與另一站的站人通婚。所以世代相傳,站人形成了八輩子姑舅親,常常出現姑做婆、姨做婆、奶做婆、姐妹同妯、姑侄同妯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