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的文化歷史,自南朝梁陳時期至今,歷1500多年。與具有悠久歷史的中原文化相比,莆田文化的起步,至少要落后2000多年。然而,就在這方落后貧窮卻又充滿神奇色彩的土地上,自唐朝中葉以來,文壇人才輩出,被譽為“文獻名邦,海濱鄒魯”。 …
1926年2月,在莆田市荔城區鎮海街道倉后路7號的哲理鐘樓內,莆籍共產黨員陳國柱組織建立了中共莆田黨團混合支部。這是閩中第一個黨組織,也是福建省最早建立的三個中共地方組織之一,成為莆田乃至整個閩中地區的革命火種。從此,哲理鐘樓內傳出了為…
莆田歷史文化悠久。早在公元前4000年至公元前2500年間,人類就在這里從事生產、生活活動。壺公山頂蟹洞、九華山古代圖像文字、石所山仙篆石以及幾十處青銅器時代遺址表明,莆田先民在遠古時已點燃了文明的火種。 莆田在夏商時屬于“九州…
明代倭寇之亂是莆田歷史上最大的禍患。據明弘治年間周瑛、黃仲昭的《興化府志》記載:“自宋元以來,居民甚多。洪武初,以勾引蕃寇遺禍地方,宋備都指揮李彝奏遷內地,島嶼遂虛?!痹诤槲涑跄?,湄洲島居民全部內遷到忠門半島一帶,造成湄洲島荒廢。明洪武…
莆田是海上絲綢之路過往商舶蕃客的重要貿易口岸。莆田優良的港灣條件成就了古往今來絲路揚帆、商賈輻輳的繁華盛景。早在唐代,白湖、秀嶼、江口等口岸已經是地方貨物流通的重要口岸。 及至宋元,白湖、寧海、太平、楓亭、江口、三江口、吉了等港…
由于莆田地少人多,地理條件并不優越,靠科舉取仕僅是少數人之事,所以對大多數人而言,必須謀求于其他出路。南宋莆田籍史學家鄭樵說:“吾莆地狹人貧,唯以讀書為業?!比欢?,科舉是少數人得意、“幾家歡樂幾家愁”的事,許多陪跑者享受不到讀書帶來的?!?/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