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書記載的故事或傳說,只能是書上的記載,而考古發現,卻是比史書記載更真實的信史。提到蜀文化的源頭,就必須說到廣元市朝天區中子鎮的文化考古。中子鎮,古稱“終止鋪”,后以諧音改為“中子鋪”,是出川入陜之咽喉。1990年和1991年,考古工作者對…
中國紅軍城 中國紅軍城,是我國現存面積最大、遺址點最多、保存最完好的革命遺址群,著名社會活動家、女紅軍王定國題詞“中國紅軍城”。紅軍城雖然只有“地處山八面,城居水中央”的1.5平方千米的面積,卻是川陜革命根據地后期的政治中…
廣元,是全國現存少有以彰顯元朝功績而得名的城市。 從1228年至1253年,蒙古軍隊一直以甘肅、陜西為后方基地,實行“游動攻擊,攻城略地后又退回甘肅、陜西”的方針,保證了軍隊的休養和軍需的供給。1253年冬,蒙哥命鞏昌路便…
一代女皇武則天誕生于廣元市,著名的歷史學家陳寅恪先生稱她為“扭轉中國古史發展方向的關鍵人物”,宋慶齡也曾評價她是“杰出的女政治家”。 皇澤寺與則天壩 武則天生于利州 據說,唐武德七年(627年),利州都督武士…
從1933年1月初紅四方面軍進入旺蒼縣大德鄉,到1935年4月底紅四方面軍的最后一支部隊撤離青川縣青溪鎮、房石鎮,紅四方面軍在廣元戰斗了2年4個月。廣元是紅四方面軍入川后的重要活動區域,是川陜根據地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川陜蘇區后期的政治、經濟…
木門寺位于旺蒼、南江、蒼溪三縣及巴中市恩陽區的交界地帶,1933年6月底,紅四方面軍在木門寺召開了紅四方面軍歷史上極為重要的一次軍事會議,史稱“木門會議”。 木門會議 木門會議是紅四方面軍入川后召開的第一次重要軍事會議…
廣元歷史文化悠久,中子鎮營盤梁細石器遺址是已知四川地區最早的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也是長江流域首次發現的新石器時代的遺址。 廣元歷史沿革圖 廣元在禹時屬梁州之域,夏、商時代為巴國苴族等古老民族聚居之地。周滅商,將梁…
苴人是巴人的一支,也是史籍中明確記載的廣元先民,苴人船棺葬的發現和隨葬物品的出土就是先民生活在廣元最直接的證據。戰國中期,蜀王開明尚“封其弟葭萌于漢中”,號苴侯,命其邑曰“葭萌”,在今廣元市昭化區昭化鎮土基壩建立苴侯國的都邑(又名“吐費城”…
趙炳然,一生戎馬倥傯,南征北戰,為官清廉,體恤民情,平定云南邊境叛亂,協助副總兵戚繼光剿滅侵犯閩浙沿海的倭寇,揮師漠北抵御外侮,為中華民族反抗外來侵略立下了大功。 趙炳然,字子晦,號劍門。明武宗正德二年(1507年)生于劍州南面…
紅四方面軍貫徹中央“鉗制劉(湘)敵,而集中紅軍全力向西線進攻”的戰略方針,策應了中央紅軍入川,走出了長征的第一步。 1935年2月,敵人占領了嘉陵江東岸的蒼溪、閬中、儀隴等地。紅四方面軍為勝利實現渡江計劃,派出大批的偵察人…